釧路的丹頂鶴
丹頂鶴這種高貴絕美的鳥類,只有分布在日本北海道、西伯利亞東部、中國東北黑龍江一帶。
丹頂鶴的形態優美,線條柔和流暢,長喙、長頸、長身、長腿,呈S形曲線,身長約120–150公分,翅膀張開可至200公分,除了頸部和飛羽後端為黑色外,全身潔白,頭頂則為鮮豔的紅色。
丹頂鶴靜止時宛如處子,從頭至尾依次呈現出紅白黑白黑,有種起伏的韻律感。行走起來則細腿高抬,抬頭挺胸,徐緩而高雅,一副紳士淑女的模樣。
幼鳥時期體羽呈棕黃,頭上是灰黃色,到了成鳥後,頭頂裸區的紅色會愈來愈鮮豔。小鶴天性好動,對周遭事物很感興趣,會不時拍打翅膀躍上躍下。
鶴居村位於北海道釧路綜合振興局中部,以丹頂鶴的自然棲息地聞名,其中的伊藤丹頂鶴自然保護區是北海道內一個非常有名的給餌(餵食)場,有近三分之一的丹頂鶴會到此地過冬,也因此北海道的丹頂鶴是留鳥,夏天在溼地覓食,冬天會來到河川與給餌場過冬。
這個保護區的原本擁有者是以酪農事業為主的伊藤良孝先生,他提供了13公頃的牧場讓丹頂鶴棲息,1968–1996年間接受官方委託,持續進行給餌,1987–1991年擔任丹頂鶴的監護者,努力支持保護丹頂鶴的活動。
目前的給餌是由日本野鳥協會負責,在鶴見台可以從遠處觀賞到最多約300隻的丹頂鶴。雖說是由人來給餌,但這裡的鶴仍維持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任意飛翔遷徙,絲毫不受人類的限制。
在阿寒國際丹頂鶴中心,可以較近距離的觀賞丹頂鶴低頭覓食或和同伴間互動的優美身影,以及鶴群飛翔的姿態。
丹頂鶴的飛翔彷彿是極輕鬆的,無須乎起飛的跑道,只要抖動羽翼,展開那長達兩米以上的翅膀,就可憑空而起,飛翔時伸直頭頸和雙腿,如十字般的線條顯露出無比的秀逸和瀟灑。
鶴鳴的聲音更為奇特,主要因為牠的左右兩條支氣管已全部轉化為鳴管,呈前寬後窄的梯形,內側壁全為薄膜,鳴管後端直接進入肺部,長度有一米多,因而鳴聲高亢嘹亮,數里外都可聽見牠的鳴聲,有時聽到鶴鳴於天,仰頭即可見到鶴群從天上飛掠而過,令人驚喜不置!
也有不是人工給餌的丹頂鶴群居之所,像音羽橋就是在河邊的沼澤地,清晨天未亮時就可看到群鶴在此地遊憩。由於丹頂鶴的食物主要是淺水魚蝦、軟體動物和某些植物的根莖,所以這裡是牠們夜晚棲息之地,等到天大亮後就會結伴飛往各地。
但是從橋上觀看,距離實在遙遠,就算鏡頭再長的大砲也只能擷取到意境和想像吧!
丹頂鶴昂首闊步之美,揮動羽翼之妙,固然是吸引眾人目光的焦點,而最讓人稱奇也是難得一見的應是丹頂鶴的求偶舞了。
那高高仰起的細長頸子,那舒展開來不斷變化形態的翅膀,那極其延展的筆直雙腿,都是舞台上芭蕾伶娜的身姿。而雌雄共舞時的前進後退,躍上跳下搭配得天衣無縫,最後兩情相悅時更作了一個緊貼身體的180度大旋轉,我想再厲害的雙人舞也沒有這般完美無缺了,說丹頂鶴是天生的舞者,是優雅與美的化身,真是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