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丙中洛的神秘面紗
怒江在穿越西藏橫斷山脈來到雲南後已不再咆哮奔竄,淺碧色的江水在山谷間舒緩地流淌,只在偶爾遇到江中大石時,才出現嘩嘩的急流。
雲南的丙中洛位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北部,藏在怒江峽谷最深處,是滇西北三大山脈即高黎貢山、怒山、雲嶺與三江即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區。這地方由於交通隔絕,長久以來都處於封閉的狀態,近年來道路開通後丙中洛的神秘面紗也因此揭開。
從民宿走到怒江邊也不過十來分鐘,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四面環山的開闊台地,而在怒江邊上赫然出現眼前的是一個呈現半圓形的大灣,壯美的程度令人人立刻驚呼:怒江第一灣!趨前細看,牌上清楚寫著:「這不是怒江第一灣,這是桃花島。」原來是有怒江第二灣之稱的桃花島啊!
怒江從雙拉村開始沿著高山彎彎曲曲行走到西藏的察瓦龍交界,約有六七十公里的線上,以第一灣、第二灣最為奇特壯觀。桃花島在當地稱作札那桶村,據說島上有許多桃花在每年三四月間怒放如粉紅紗帳,猶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所以又被稱為桃花島。
清晨雲霧繚繞,陽光尚在山外,桃花島縹緲難窺究竟,僅隱約可見一道吊橋架在江面上,許是村民進出桃花島的唯一途徑吧!且讓我也度過這橋,進入村中…
霧嵐還在村中徘徊游移,村舍路徑若隱若現,有幾株黃透的銀杏在起伏的坡道上含笑佇立,起早的村民已在庭前焚起松枝,農婦在屋後擠著牛乳…蒸騰的雲氣如海浪般淹沒了樹林和屋瓦,然後在陽光的乍現下不知隱退到了何處?我沿著斜坡慢慢回至馬路上,這才驚覺桃花島依舊躺在腳下深谷裡,逐漸甦醒過來的是隔著一道怒江的「日當村」。
聽說走上山頭可以俯瞰整個丙中洛,也可以看到更廣袤美麗的怒江灣。我們從叉路的坡道直上可以行駛車輛的公路,太陽剛剛翻過了高山,照射到斜坡上的村莊,靜謐的屋舍不見人蹤,只有在梯田上叫早的公雞和夜歸未眠的貓咪,以及我們這些奮力向上攀爬的旅人。
到了公路上仍要不停前進,村舍已落在遠遠的山谷裡,在氤氳的曉色霧氣中繼續沉睡。這路不知還要走多久才能到達目的地,桃花島已愈益緲遠了,難道就是為了遠眺它麼?
過了經幡白塔處,山路上結冰甚滑,前面更有蹦蹦跳跳的土路,領隊似乎從轉經處得了領悟,召來小車沿途撿收團友,總算到了山巔的下方小徑,再一兩個轉彎就到觀景台了。呀!原來是為的俯瞰丙中洛名聞遐邇的怒江第一灣哪!
怒江從青藏高原穿山越谷而來,在滇藏交界處的雲南省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受到大山阻隔,江水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餘米後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只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形成了一個幾乎半圓形的大灣,被稱為怒江第一灣。
它就那樣毫無遮攔地鋪展在你的腳下,讓你震懾於它浩大的氣勢和鉅細靡遺的細節,若不是有護欄的遮擋,簡直是搖搖欲墜!碧綠的江水繞著深谷悠悠流動,梯田房舍儼然,好一派世外的田園風光!
過去蜿蜒伸展在大山河谷,連接起一座座村寨的茶馬古道早已不復存在,但如今在雲南仍可見到它的蹤影,這是茶馬古道主線沿途無數大大小小的支線之一。
這個經石門關過吊橋,沿著江岸鑿出來的小徑,遠遠望去只是個縫隙,僅容一人通行的路,必須貼著山壁一側行走,另一側則是懸崖陡峭,江水滾滾。
想像著這條路上曾經響著銅鈴唱著趕馬調浪跡天涯的馬幫,為了生存所激發出的無比勇氣和毅力,想像著這條道上曾經有過的一種神奇而已永遠消失的人生,就讓人在悵惘之餘開始了對生命的審視。人有時候非常需要聽到過去的聲音…
這條茶馬古道通往霧里村,霧里又名翁里、五里、伍里,是一個位於丙中洛北約10公里處的小村子。一座座高腳木樓錯落在濃密的綠意中,據說清晨雲霧薄薄地貼著村落上方,和著裊裊升起的炊煙,美得宛如仙境,這種霧裏看花之美更甚於近距離地進入參觀,這也是霧里得名的由來。
我們只在古道盡頭遠遠張望,隔著怒江沒有雲霧妝點的霧里仍如世外桃源般的寧靜美麗。
重丁教堂(聖心堂)是丙中洛地區名氣最大的教堂,也因創辦人任安守神父非凡的事蹟而聞名於世。
1895年法國天主教司鐸任安守來到西藏察瓦龍傳教,後因侵犯了喇嘛教的利益,被驅逐逃到丙中洛旁的白漢洛村,建立了教堂。1905年丙中洛附近各地爆發了反洋教運動,任安守再度被驅逐,群眾焚燒了教堂,教堂執事跳怒江自盡,運動被鎮壓後任安守獲得清廷賠償,得了官職,重新建立白漢洛教堂,接著也在重丁建立了教會。
原來的教堂在文革期間被毀,1996年在原址重建,規模小於原先教堂,裡面的設備亦十分簡陋。
在教堂庭院的綠樹掩映下有一座簡樸的小墳,葬著最終客死異鄉的任安守神父,這位不辭萬里奔波,歷經無數艱辛才得以完成使命的傳教士,一生的遭遇極其坎坷卻堅苦卓絕,是甚麼樣的信仰讓他能夠奮不顧身地堅持信念呢?今日天主教已在雲南紮根,任神父地下有知也該無憾了吧!
從丙中洛溯怒江北上,途經石門關、那洽洛峽谷,可以通往西藏林芝地區察隅縣察瓦龍鄉政府所在地的札那,這條路全長70公里,是滇藏古驛道也是如今還活著的茶馬古道。吉普車在尚未整修完善的土路上顛簸前行,塵沙漫天,在這裡或許你還可以看到偶而的騾馬往返,聽到牛鈴在山徑上的迴響,想像著遠方…人有時候真的非常需要聽到過去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