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柯山金針花海
赤柯山是台灣最知名的金針山之一,位於花蓮玉里鎮附近海拔約800到1200公尺的海岸山脈上,在夏秋之交的八、九月正是金針花灼灼盛開的季節。赤柯山與六十石山齊名,但因其除了金針花的景致外,還有其他豐富的天然景觀和恬靜優美的農村氣息,近年來贏得了更多遊客的喜愛。
赤柯山早在日治時期就以盛產赤科樹聞名,日本人將堅硬的赤科木材運往日本,作為製作槍托的材料。光復後改種玉米、花生、地瓜,後來才改種金針。
同樣是金針花海,赤科山予人的觀感與六十石山截然不同,不再是一望無垠的遼闊壯麗,而是多了許多隱蔽的間隔,各自占領著自己的天空,等著你去發掘。
循著楓林小徑走去,楓樹下竟然閃耀著星芒般的金針花,愈往前走,橘紅色的光芒愈發燦亮,層層起伏,一直蔓延到山丘的盡頭。
在農舍前,金針花田間種植了一些島田氏澤蘭,數以千百計的青斑蝶忽上忽下地鼓動著翅翼,像似夢幻般的淺藍色浪潮,在金針花叢裏翻捲著。
隨著道路驅車前行,你會發現置身在一波波花海裏不同的驚喜,彷彿出了金針花田,卻又立刻陷入,到最後竟都是橫無際涯的金針花的迷幻世界了。
這裡的地形高低起伏,景色多變,除了橘紅色的金針花還有翠綠的茶園以及不時出現在路畔採收金針的農民。為了應運遊客的需求也出現了一些民宿及餐廳,但都和諧優雅地點綴在這片田園詩般的大地上。
到赤柯山不可錯過到汪家古厝,這是一棟閩南式的木造三合院,以烏心石、台灣櫸木和赤柯木等木材建成,也是赤柯山現存最古老的房舍,民國50年前後由汪老先生特地從嘉義老家聘請木工師傅遠道來興建。由於山區瓦片取得不易,屋頂改由茅油氈紙代替,而在赤柯山種植金針後,為了處理曬金針場地不夠的問題,茅油氈紙的屋頂也成了曬金針的場地。
從汪家古厝旁邊小徑緩步上山,可以俯瞰赤科山古樸典雅的農村風貌,觸目所及都是淡綠色、橙黃色金針花切割而成的拼布大地,樹叢勾勒出簡單的圍籬,稀稀疏疏的房舍棋子般在田間錯落著,真是好一幅山野幽居圖哪!
位在赤柯山園區最北端的千噸石龜是值得一探的景點,通往石龜的道路在以前是狹窄的產業道路繼之以泥土路,需得徒步健行,最近則在一個多月前修築了一條水泥路可以直達千噸石龜。
石龜造型奇特,像是往上爬的巨龜,景點旁豎立了一個解說牌,其中的介紹詞倒頗堪玩味:「有人說祂不只千噸,也有人說祂是靈龜,拜訪祂都有好運。其實祂最象徵在地赤柯山人的精神,堅韌毅力奮力往上爬的精神,以及在赤柯山慢活的悠閒生活態度,也提醒到來的遊客,要以烏龜的速度好好在赤柯山漫遊。」
在千噸石龜旁的一株大樹是赤柯神木,是赤柯山上最早的住民,樹幹樹形筆直,據說樹齡已超過800年,需要二、三人才能環抱,赤柯木因材質緊密,在日據時代遭到大量砍伐,能夠保留到如今實屬不易。
赤柯山上的金針很多都是長達數十年的種植,平日只需定期除草施肥,不算費事,但等到每年8至9月的開花期一到,就得全家動員忙著採收、曝曬、烘乾的工作,不論晴雨都要在汗滴和雨水中濕透,這些人是最懂得勞苦生活況味的,也是最知足感恩的人,他們勤奮的身影是金針花海中最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