釧路音羽橋
「綽綽神姿,婷婷仙骨,頭鑲一點硃砂,清霜素羽潔無瑕。居淺澤,閑庭信步,出深谷,展翼齊霞,堪可謂當今儒雅,絕代風華。」
這絕代風華的仙姿自然是非丹頂鶴莫屬,而想一窺丹頂鶴的原始風貌,就非得到音羽橋守候不可!
位於日本北海道的宮島岬在約6000年前曾是海底,隨著海水的慢慢消退,形成了巨大的濕原。釧路溼原是日本第一大濕原,在濕原中最為人們矚目的居民就是號稱為濕原之神的丹頂鶴了。
因為友人的幫忙預定,這次在鶴居村的民宿距離音羽橋十分接近,就算步行也不超過30分鐘,於是接連三天早晨天才矇矇亮,我們就趕到音羽橋等候了。
音羽橋橫跨在雪裏川上,這是個觀賞在淺灘中棲息的丹頂鶴最佳地點。雪裡川躺臥在冱寒的嚴冬裏,流淌過冰雪覆蓋的大地也不凍結,丹頂鶴在雪白的河灘上單足而立入睡,漂浮著薄霧的溪中鶴影若隱若現,這幻境般的景色怎不引得好攝者趨之若鶩呢?
冒著寒冷意欲搶先到橋上占好位子,哪裏知道早已人聲沸騰的橋上已被來自各國的攝影團體所佔據,各個都是裝備齊全的巨砲,聲勢煞是驚人!
那麼遙遠的距離,如果不是500mm以上的長鏡頭,也只能捕捉到小小的鶴影,只有盼望仙鶴們願意移動腳步,前來向我們屈尊就教了。
第二天更早一點去橋上,以為我們佔盡了地利之便,不料橋中央依然被那隊歐洲攝影團所盤據,原來他們早在半夜就先來立好腳架卡位,再回去補眠,所以總是爭不過他們呀!
丹頂鶴們很早就在灘上甦醒過來,舒展筋骨的,尋覓糧食的,成群的,落單的,有些漸漸往橋這邊踱過來了。隨著天色大亮,更多的鶴鳥結伴飛往別處去覓食。
想起紅樓夢裡的兩句詩:「冷月葬詩魂.寒塘渡鶴影」,這樣的情境未免清寂,但那飛渡的鶴鳥身姿,也只有在此時能夠領略了。
而在橋的另一側,丹頂鶴的身影落入疏林間,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圖畫:
那些濃淡相宜的枯枝為雪白的大地做了最好的襯景,疏落的衰草不經意地點綴斜坡上,幾隻野鶴在青色溪流中悠然踱步…
我想我還要在這裏多逗留一會,細細瀏覽這幅可以傳之久遠的日本浮世繪風景畫。
第三天早晨,我決定安步當車悠晃到音羽橋,不再在乎是否有位子,出乎意料的是那個歐洲團不見了,台灣的攝影團好友把最中央的位置讓給了我,而太陽露出了難得的笑靨,把河面敷上了粼粼的金光…
雖然網路上曾有人這樣形容過:「隆冬二月嚴寒的早晨,河上飄浮著輕紗般的薄霧,周圍的樹上掛著美麗的霧淞,當太陽初昇時,空氣中的凍結水分形成亮晶晶的鑽石星辰,在陽光中幻化成了奇異的仙境。」
雖然我尚未親眼目睹過,但就像友人說的:「或許待上整整一個冬,上天會許他幾回。」是呀,上天或許會許我,誰說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