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庫倫洛夫
庫倫洛夫這個讓全球人士趨之若鶩的城市瑰寶,今天我竟然來到了他的腳下,心中的興奮自是難以言述…
走進巨大的造型奇特的斗篷橋後,一彎河流在眼前蜿蜒而過,多彩悅目的房舍樓閣櫛比鱗次地排列在岸邊,一道道小橋跨越在河面上,引領著人們進入這個遠離現代文明煩囂的世界。
一個古老的城市不能不追溯一下它的歷史,了解它曾有的繁榮與滄桑…
庫倫洛夫的意思是「高低不平的草地」,意指曲折的草地或水旁的地方。最早的領主是捷克維特克夫家族的繼承人,1250年前就在今天城堡和塔樓的位置造了城堡,他們的族徽是五葉玫瑰。1302年領主去世後,克倫洛夫成為羅施姆別克家族的領地,他們的族徽上也有五葉玫瑰,羅施姆別克家族在此統治了300年(1302-1602),是所有貴族家族中統治時間最長的。
歷代的貴族家族陸續在城中興建了有獨特風格的建築傑作,收藏了豐富的藝術文物,舉辦各種文化活動,使克倫洛夫累積了無比輝煌的藝術寶庫。
我們在庫倫洛夫僅有半天的時間,早上搭車抵達後導遊先帶我們走過城區去認識一下中午要集合吃飯的餐廳,參觀城堡後自行活動,然後再回餐廳吃午飯。時間匆促之下,僅能就走過的地方略作一二介紹了…
克倫洛夫的歷史核心是由城堡下叫做拉特朗的城鎮和伏爾他瓦河對岸河套環繞的老城構成。城市裡最古老的城區拉特朗的軸線和主要交通幹道是與之同名的街道,拉特朗大街通向市中心和城堡。
從拉特朗大街上可以看到從前聖約施塔教堂塔樓的房屋。聖約施塔教堂建於14世紀,是羅施姆別克家族的彼得一世建立的,1790年賣給一個市民,他購買教堂的條件是必須保留教堂的塔樓,因為這裡的市民認為它美化了這個城市。教堂塔樓至今仍按照久遠前人們的心願妝點著此座城市。
寬街拐角處的54號房屋是歷史中心最有趣的古蹟之一,保存了完好的文藝復興式壁畫,具有印象派特色以人物為主題的大量豐富的裝飾。
斯渥諾斯基廣場的四周圍繞著城市民宅,他們的核心主要是哥特式或文藝復興式的,正面大多有拱廊連接。廣場的1號建築-市政廳是將兩幢哥特式房屋經過典型的文藝復興式改造而成,屋頂建造了統一的文藝復興式山形牆。
廣場的主要標誌是噴泉和瘟疫柱。瘟疫柱上面有防止瘟疫傳染的聖徒和保護者的雕像,是1680-1682年瘟疫侵襲城市結束後為表達對神聖保護者的感激而建造的。
石柱是噴泉的一部份,噴泉也是石柱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1844年為適應城市裏日益繁忙的交通活動而被搬遷至此。
克倫洛夫的城堡是捷克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之一,這座捷克第二大的城堡建築群建於伏爾他瓦河河谷旁高聳而凹凸不平的岩石上。這個小山上將近有40座中世紀和新時期的城堡建築。
以克倫洛夫圓形塔樓為標誌的一座座城堡建築和宮殿數百年來一直從高高的岩石上俯瞰著城堡下的民宅,城堡和城市的生活密不可分。
從16世紀起,末代羅施姆別克統治時期就開始在城堡裡養熊,根據家族傳說,羅施姆別克家族同古老的義大利奧希尼家族有親屬關係,奧希尼的意思是熊,所以他們的族徽上飾有兩隻熊。從前的城堡山谷如今成了熊的聚居地,1999年改造使它具備了適合熊類生活的最佳自然環境。
熊谷上的橋通向城堡的第二庭院,第二庭院最古老的建築是帶有圓形塔樓的古堡。
沿著城堡的主要通道繼續前行有一個帶拱頂的走廊,走廊會通向上方城堡的第三庭院。
上方城堡由圍繞第三和第四庭院的宮殿建築群組成,是幾百年來根據城堡主人的需要逐步建造起來的,布局十分複雜。
這個庭院的牆壁上描繪著神像、行星、寓言裡的品質精神、著名人物的半身像、古代神話場景等等…價值彌足可貴。
與城堡相連的還有大約11公頃的城堡花園,花園分布在城堡居住區以西傾斜的曠野上,呈長方形,四周有城牆圍繞,可以透過觀賞窗口瀏覽城市景致。
上方花園斜坡上的主要標誌是瀑布噴泉,這是捷克最美最珍貴的噴泉之一,噴泉是1750年設計建造的,後來進行修復,原先的雕像作品如今被展放在城堡博物館。
克倫洛夫歷經數代貴族家族的統治,到了20世紀開始捲入烽火戰亂中,直到1992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那無法掩蓋的浪漫美麗才又重新被發掘。如今來自全球各地仰慕者的足跡踏遍了曲折的大街小巷,磨亮了蒙塵的鵝卵石,典雅的房子裡開起了各式餐廳和商店,來往的遊客絡繹不絕。
我們停留的時間實在太短暫,難窺其究竟。如果你想盡情地欣賞每一個迷人的角落,細細玩味每一棟建築的歷史背景藝術內涵,就得在城裡待上數日數月或數年,然後登上城堡,看著伏爾他瓦河是以怎樣的姿態護衛著這座城市,那些由積木堆疊出來的房舍是怎樣編造出一部部的童話故事?運氣好的話,正值教堂鐘聲響起,噹噹地劃破天際,敲醒了古老的建築,那些沉睡中的魂魄就都甦醒了過來…
資料來源:Visit CeskyKrumlov.cz